清华团队关于积极教育对青少年抑郁有保护作用的实证研究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发表

积极教育既教授学生传统的知识技能,又教授学生如何拥有幸福人生。”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

清华大学彭凯平等学者对积极教育的实证研究表明,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积极教育学生课程对青少年抑郁有保护作用。这是在中国中小学进行的第一次对积极教育效果的实证研究

积极教育的目标是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提升幸福感,培养他们的美德和优势。传统的学校心理工作只对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干预,而积极教育则认为,通过教授学生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就能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起到预防性的保护作用。

随着积极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据2018年《全球幸福报告》(Global Happiness Council)的统计,中国已有将近十万名教师、三十万名学生受到了积极教育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学术界,对于积极教育的研究仍然以理论探讨为主,实证研究寥寥无几

2018年《全球幸福报告》

作为第一批对于积极教育在中国应用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赵昱鲲、喻丰、武亦文、曾光、彭凯平等学者的研究团队在心理学核心期刊《心理学前沿》杂志(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发表了“Positive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Prevent Depress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积极教育对青少年抑郁有保护作用。

《心理学前言杂志》(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研究团队以中国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准随机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对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证明了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积极教育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抑郁情绪起到保护作用。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团队在成都市青羊区树德实验中学的初二年级中,选取了3个实验班和3个对照班,共173名学生。对于实验班的学生,由经过积极心理学培训的班主任来教授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极情绪课程,而对照班的学生则上传统的德育课程。在学期开始和期末考试前这两个时间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均进行了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测量。

抑郁水平前后测——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比

焦虑水平前后测——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比

数据结果显示,在学期开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抑郁和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后,对照班的学生抑郁水平明显升高,而实验班的学生抑郁水平保持不变,统计学上差异显著。类似的,论文的附属材料表明,对照班学生的焦虑水平在一个学期后显著上升,而实验班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变化。

这证明了积极情绪课程的预防性和保护性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期末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干预中所使用的积极情绪课程,属于清华大学积极教育模型“六大模块、两大系统”中的“积极情绪模块”,是由清华大学心理系的多位学者以及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研发团队2014年开始共同研发的积极教育课程体系。

研发团队根据我国国情和中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积极教育本土化,从理论研究开始,多次通过试课、跟课、教师和学生访谈,搜集了许多宝贵的反馈和修改意见,然后反复地调整和修正课案和教具,历时多年的研发终于形成了成熟的积极教育“6+2”课程体系。

其中,历时一个学期的积极情绪课程包含了四大部分的内容:(1)介绍冥想的沉静训练(2)认识、理解与表达情绪(3)提升积极情绪(4)管理消极情绪。

积极教育“6+2”模型的“积极情绪模块”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2019

学生写下的感谢信和感恩三件事

树德中学的老师们一一给予了反馈。

论文也致谢了成都市青羊区的刘立频、易永伦、曾路、廖婉苏和树德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她们为了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课程安排、具体实施、数据搜集等各方面,对本研究做出了大量帮助和支持。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积极教育既教授学生传统的知识技能,又教授学生如何拥有幸福人生。”正如树德中学积极教育实验班的李春容老师所说:“每天看着亲子间愉快的交流,甚至一些生活趣事很打动人心。家校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了,对孩子的了解更加深入细致生动,师生间传统的刻板的管教关系模式有了温情的润滑剂,整个班级氛围也变得积极温馨温暖乐学的风气开始慢慢形成。”

原文链接如下,您也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9.01344/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