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欧洲版报道-清华引领积极教育实践

专家说,积极教育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能力和个体幸福感。

—本文来自David Blair

中国日报| 2018.04.20

当部分中国学校第一次引入积极教育的概念时,许多家长担心这些项目会牺牲学术严谨性。然而,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重要的品格优势和美德-包括好奇心、乐观、领导力、感恩、团队精神、坚毅、韧性和长期计划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生活满意度,还能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清华附小的一位班主任李宁老师,正在积极教育的课堂中和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

—照片由David Blair /中国日报提供

“很多人误解了积极教育的概念。”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昱鲲表示,“他们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快乐。这是错误的,因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随性放纵自己,但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可持续的幸福。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发掘和培养孩子们的性格优势,从而让他们学会长久幸福能力。”

赵昱鲲说,积极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它的目标不仅是你的主观感受,你依然会感觉很良好,但同时你也能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通过付出努力踏实地做这些事情,你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你可以成功。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一个内心的指南针为你导航,让你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努力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刘立频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

机关党委书记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

办公室主任

清华附小正在实践一系列积极教育的课程。课程通过结合日常的课堂学习和活动,来达到加强孩子们的品格优势的目的。

清华附小副校长张华毓说:“一年级时,我们会培养孩子们言行得体的品格,例如,当他们踢足球时,我们主要培养他们成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或观众。

“在二年级时,我们会培养的品格优势是协商互让,例如,我们会试图让孩子们面对和解决团队活动中的冲突。”

“在三年级时,我们的培养的重点是自律自强,我们要求孩子们积极地准备足球比赛,孩子们也会尝试做一些他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例如每天晨跑。

“在四年级时,我们教育诚实守信,五年级会注重勇于担当,六年级专注于尊重感恩。”她说。

清华附小的学生们在积极教育的课堂上非常快乐

—照片由中国日报提供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刘立频认为,中国的学校十分需要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在成都市青羊区的试点学校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在学业监测中表现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渐强,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情况欠佳,”刘立频说。

“家长们始终担心着孩子们的学业,不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而是一直如此。小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们是否能够上个好初中,初中生的家长担心是否能上一个好的高中,高中生的家长则担心是否能上一个好的大学……”

刘立频说:“因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成功的重要指标,所以很多家长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优势,也忽略了考试以外孩子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她提到学校积极教育的实施也可以改善学生、老师和家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就是让学生回家和父母谈谈每天发生的三件好事,然后让父母列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三件好事。”

“事实证明,这种积极干预首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其次也很大地改变了父母对孩子的看法。”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那么父母当然会喜欢他/她,”刘立频说,“否则,他们会感到很焦虑,甚至还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三件好事’的积极干预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他们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

“有趣的是,”她补充道,“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好很多了。”

写下感恩三件事

一项针对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实施积极教育的学校的研究发现:培养幸福感的积极教育课程也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例如,广东省增城市(现为广州的一个区)于2014年启动了大规模的积极教育项目,发现到2017年,考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例从28%上升到41%。与此同时,自杀人数从7人减少到只有1个。同样,北京第十九中学在开展积极教育计划的三年后,入读重点本科大学的毕业生比例从70%上升到了75%

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不丹王国也进行了一项积极教育实验,在一些试点学校中开展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生活的积极教育课程。其他学校则作为实验的对照组,保留旧课程。结论是,与对照组相比,接受积极教育学生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有着相当于整个学年度的增长。另外,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心理学教授和他的团队也对213项积极教育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积极教育能让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1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强调,积极心理学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模糊的感受。彭凯平说:“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人可以使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技术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意义感。”

清华附小的张华毓说:“我们在学校推行积极教育已经有两年多了,实际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新的领域。我们想要帮助学生变得更积极,但是我们之前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在学习了幸福科学和让学生更积极的方法后,我们觉得很有趣,甚至觉得很震惊,原来真的有科学验证的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也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在大约20年前,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很困惑,因为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心理疾病的治疗方式,但从未重视如何让普通人变得更加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说到,人类需要瞄准“蓬勃”,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快乐。

他总结了达到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五个元素:PERMA。P代表积极情绪,E代表积极投入,R代表积极关系,M代表积极意义,A代表积极成就。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发了相关的测量量表来衡量人们在这些方面的幸福水平,并且他们还研发了对应的培训技巧和实践练习来帮助人们科学的提升全面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被称为“坚毅”,意思是对长期目标的持久热情与坚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裔美籍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开发了坚毅量表。她发现“成长性思维”能促进坚毅,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以通过专注于解决困难的某一方面来提高他们的心智能力。安吉拉说:“只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进步,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上个月,研究人员在线上心理学杂志Psy-ArXiv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在美国随机选择了65所学校,针对12000多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不超过一小时的“坚毅和成长性思维”的培训并测试了培训效果。他们发现仅仅是这个小型的干预也能够明显提高考试分数,特别是对那些之前表现并不太好的学生

在广州开发了许多积极教育课程的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生曾光表示:“成长性思维这门课最受学生们的喜爱,参加这门课后,他们能够延长数学题上的投入时间。以前他们在15分钟后就放弃了,现在他们觉得如果他们再多做几分钟,他们就变得更聪明一些。”

曾光、彭凯平和侯悍超于《心理学前沿》2016年发表的论文发现,成长性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韧性(对待挫折的适应性)。这同时促进提升了学生们的整体幸福感的和学业投入水平。

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张华毓说:“坚毅和意志力是我们学校所强调的重点,学生们也接受了成长性思维的训练。”

“成长性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们更乐观。面对困境学生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着实现目标的能力。事实上,面对困难,很多学生的典型选择都是放弃,而不是坚持。但积极教育实验班的学生们有着更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其次,这些学生们拥有更多来自同伴的支持,他们互相鼓励和监督,所以作为一个团体,他们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此外,张华毓也表示:“成长性思维是学校想努力培养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希望能让学生们走出温室,在挑战中成长。”

她说,“成长性思维能告诉他们,只要不是太勉强,他们就可以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认为自己‘我总能变得更好’。”

“坚毅和意志力是我们学校所强调的重点,学生们也接受了成长性思维的训练。”

张华毓,清华附小副校长

她也表示,成长性思维也是能够通过刻意练习来培养的。“我们要求他们有意识地训练一些技巧,然后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

清华附小教二年级的副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王婧说,她能看到PERMA中R积极关系的模块,在七到八岁的学生中应用过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

“在一年级时,有些学生行为表现不太好。但他们渐渐开始转变了,变得对朋友友善。大多数学生也都开始认真听别人说话了,我认为这是相当大的变化。学生们开始学会如何尊重其他学生,他们如何遵循规则,如何为他人创造和谐的气氛……现在能够看到很多健康的友谊关系了。”

王婧说,学生间的冲突虽不可避免,“但学生可以用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特别是在老师提供指导和说明后,他们可以相互道歉,同时也让学生家长之间更能够相互理解。”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特别关注于积极关系的模块,”王婧补充道。“我认为孩子们能够影响他们的家长,家长们也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反馈。这就促使了这种‘老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父母,父母反馈给老师’的良性循环。”

此外,教师需要把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讨论历史人物的品格优势,而数学教师可以在做题中进行成长性思维训练的实践。

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张华毓也说:“现在参加积极教育实验的老师都是热心于心理学的志愿者,但如果我们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开展,那么一些对心理学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把它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特别关注积极关系模块。我认为孩子们能够影响他们的家长,家长们也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反馈。这就促使了这种‘老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父母,父母反馈给老师’的良性循环。”

王婧,清华附小副班主任兼英语老师

此外,在整个学校系统内实施积极教育并不容易。教师必须接受积极心理学原理的培训,并且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和调整详细的课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也指出,个人幸福和学业成功之间的双赢,听起来是违反直觉的。“许多人不相信,”他说。“微信上转发的一篇荒谬文章甚至声称,这是外国让中国降低学业标准的阴谋。由此可见社会上的这种心态仍然很多。”

积极教育的支持者则认为,积极教育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支柱

曾光说,积极教育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内涵是一致的。“儒家思想与积极心理学之间存在巨大的重叠,例如克里斯·彼得森和马丁·塞利格曼的重要研究将人们的品格分为六类-智慧、勇气、人道、公正、节制、超越,而孔子强调了除超越外的全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说,蓬勃对李克强总理支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至关重要。他在2014年出版的《大规模繁荣》一书中,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塞利格曼的研究成果。他在书中表示,19世纪和20世纪改变世界的创新技术不是受制度变革的驱动,而是来自于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哲学

他强调经济的繁荣依靠优秀的人才。“这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教育,我希望人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如何追求美好生活,学习成为一名探险家,学会冒险,拥抱未知,享受挑战。”

学生们正在进行如何实现长期目标的小组讨论

—照片由Su Qiang /中国日报提供

“我们必须追溯到类似于古代传奇故事里的那种教育体系。”他补充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虽然积极的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仅在少数学校进行过试点。但在许多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中,积极教育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这也渐渐引起领导层的关注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大春也表示,中国需要积极教育,因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确需要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信仰。没有信仰,人类就无法生存,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刘大春说,这也遵循了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传播社会的积极能量”的呼吁,也体现在主席五年前就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译者:武亦文、湛诚情

校对:赵昱鲲

排版:湛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