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项目校展示

自开展积极教育项目以来,与全国几十所学校合作开展积极教育项目,下面选取了7所有代表性的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大专各个年龄段,以展示积极教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与成果。

学校类型

学校名称

学生年龄

小学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6-12岁

小学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小学

6-12岁

小学

湖南省益阳市桃花江小学

6-12岁

初中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

13-15岁

高中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15-18岁

高中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15-18岁

大学/大专

山西省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18-22岁

(一)小学

1.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成立于1915年,坐落于清华大学校内。学校有六个年级,48个教学班,共有2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70余人。清华附小从建校之初的成志学校走到了今天的“成志教育”,在校本表达的“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导向下,提出并践行“1+X课程”新型育人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成志教育,为孩子们的“承志、立志、弘志”提供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心理支持。从2016年春季学期,清华附小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合作,围绕“身心健康”等核心素养,基于儿童个性成长需要,根据中心的积极教育“6+2”模型开设了“阳光种子课程”,持续合作开展积极教育项目已三年之久。

为了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课程中,实现积极心理学课程化,清华附小安排了每周60分钟的课时,保障课程内容落地。从初期三个年级的若干试点班,到后期逐渐实现了全校铺开,学校通过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提供课程方法,增进课程评价,不断优化调整……学校的每个教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学科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引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乐学。

“阳光种子课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为儿童“私人定制”,主要包括普及性辅导与特需性辅导两个层面。

其一、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性教育,“阳光种子课程”,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前沿研究为基础设计的体验式课程。旨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拥有积极的能量。普及型教育中,清华附小有几个刚性规则——微笑、感谢、赞美。

其二,是面向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这方面,学校不仅关注到有心理困扰学生,会借助团体辅导或者个体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关注那些有才能的学生,为其提供平台,帮助他们发展与展示自己的优势。

在学校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尝试,从大环境建设具体到一个课堂、一个活动的开展,事实情况的结果给出了积极的反馈,清华附小的学生普遍被认为更加的温润、儒雅、包容;在课程的建构方面特别关注于“完整人”的培养,注重个体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建立;最后,积极心理学课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除了数据结果呈现的结果外,在日常的观察和访谈中了解到,经历了这一课程后,学生们更能以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更能使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内在更有能量感。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幸福感、教学的意义感、工作投入程度,也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并通过实践掌握积极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附小自身的积极教育专家队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必要环境。

2. 濮阳市油田第五小学

依托积极教育再攀学校发展新高峰,已经在濮阳市油田第五小学(以下简称“油田五小”)形成共识。为实现“教育是为了幸福”的远大理想,我们已经在积极行动,向着幸福校园的目标启航。校长王世燕有幸成为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班的首期学员,依次参加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学习。学习期间,她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学校的引领和学生的教育中,渗透在家长的培训中。

为开辟学校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途径,通过积极教育的实践,打造幸福校园,油田五小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正式达成合作,在校内实施积极教育项目,在学校各年级实施积极教育。项目的围绕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积极教育课程、实践行动带领、教师及学生测量等开展,经过近2年的尝试与投入,取得了各项卓有成效的进展。

1)教师培训与工作坊

教师培训内容为积极心理学六大模块的基础理论与简单的运用知识,旨在使一线教师们对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产生初步理解,并尝试运用在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工作关系和压力管理等方面,为教授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打下基础,或方便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2)集体备课

本项目首批积极教育实验班共20个班级,其中:一年级为2个班,二年级为4个班,三年级为5个班,四年级为5个班,五年级为4个班,参与学生1500余人,实验班占全校总班级数的43%,积极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均为班主任。同时,他们也是每学期初参与集体备课的项目核心成员。

每次集体备课,由中心派出指导老师,就本学期即将开展的课程模块进行深入讲解,并带领大家对学生课程当中涉及的核心活动做体验。中心鼓励班主任老师对原有的课案进行生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此外,在每个学期中或学期末,中心与五小会通过远程的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1-2小时的信息反馈交流,收集并解答老师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建议和其他相关信息,两方共同优化课程内容,推动积极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

3)积极教育课程设计

基于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中心设计出不同主题的、适用于不同年段的积极教育模块课程。近两年的四个学期里,分别进行了“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自我”和“积极投入”四大模块的课程,其中每个模块又分为低年级适用版与中高年级适用版,以期更有针对性的效果产生。

4)实践行动带领

在积极教育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鼓励教师们先行动起来,教师们先有体验,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在教师培训后,中心指导老师会根据本学期主题模块,选取一个核心能力对参与教师进行培养,远程带领教师进行分组实际操作演练,每天持续辅导,全程跟踪督促,以期提高学校的集体凝聚力,提升教师幸福感和工作投入度,使教师以更积极和谐的心态面对学生。

5)教师及学生测量

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幸福感、学习动机、积极情绪、心理抗挫力等多项心理指标测量,形成积极心理报告。对比项目前后差异,量化项目成果,增强对本校的深入了解,并为学校今后积极教育课程的校本化提供参考。

6)与积极教育项目结合的本校特色实践

① 构建积成教育特色学校实施体系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油田五小提出积成教育,幸福人生主题文化。积成教育,作为引领油田五小发展的精神灵魂,是对校文化管理的最合适定位,这样的定位为学校塑造品牌指明了方向。学校以“积成”为实施路径,贯穿于学校的环境、队伍、课堂、德育、制度、课程等教育全方位,不同板块都有不同的指向。

环境培育——积美润心

德育管理——积善成德

教师发展——积德修身

学子成长——积微致著

课程建设——积厚流光

课堂教学——积基树本

教研活动——积思广益

管理方式——积爱成福

家校合作——积融共育

品牌宣传——积润扬福

② 构建“幸福花儿”课程

积厚流光,语出《荀子•礼论》: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根基深厚,影响广远。学校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课程设置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铺路。学校构建基于积成教育的“幸福花儿”课程体系,包含着“幸福文化”“开放文化”“朵朵文化”。即把每一个师生都看作幸福花儿、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和土壤、相信师生的发展是精彩和幸福的。

③ 申报课题

由王世燕校长主持申报的课题《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在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立项成功,成为2018年度市级立项课题。油田五小通过课题研究,把积极教育的理念落到学校特色建设中,贯穿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④ 实施《学生幸福成长手册》记录

学校根据积极教育实践要求,编制了学生幸福成长手册《幸福就在身边》,鼓励学生坚持开展“三个一”的幸福活动:每天写感恩日记(写上感恩谁,发自内心、有幸福感,记录感恩的原因是什么?练习感恩,你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积极事物);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不必是惊天动地或惊全城的大事,生活中、学习中的小事都行);每天坚持体育运动一个小时(记录运动的形式,如:体育课、跳绳、跑步等)。通过以上积累,使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成为幸福的人,都能成为创造幸福能力的人。

3. 益阳市桃花江小学

桃花江小学2016年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合作,引进了积极教育项目,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主要内容为积极心理学六大模块的理论知识:优势,共情,积极自我和积极关系,积极情绪,投入等,旨在使其运用在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工作关系和压力管理等方面,进而可以教授学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课程,或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近三年来,每学期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都会提前为学校制定学期培训计划:每学期6-8个小时的培训讲座,确定培训主题、授课老师;开展每学期的积极行动训练营,比如共情、每天快乐三件事分享、成长型思维训练营等;每学期的示范课及研讨;每学期对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及时反馈测量报告;开展品格优势课程的研发。通过以上活动,培养一批能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进行“幸福课”授课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根据我校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开足积极心理健康课程

利用班队会,由班主任根据本学期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编排及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幸福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让学生积极乐观面对与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2)家校联盟,听取积极心理学讲座并开展系列活动

组织老师及家长听取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三年来,组织老师与家长认真听取了清华大学老师的讲座,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好学习心得,使老师、家长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孩子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积极教育。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队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接纳自己,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举行课堂内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上好“幸福课”。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培训,向家长宣传儿童积极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之,三年来,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促进了师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为师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二)初中

1. 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

“引领师生主动健康发展”是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北辰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指引下,北辰实验中学以实现全校师生心理健康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途径,坚持全员育人,人人心育,人人愈心,努力为学生做好“培育幸福能力,完善健康人格”新时代德育心育融合下的幸福教育工作。

北辰实验中学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8月正式签订积极教育合作项目,持续合作近两年时间了。

北辰实验中学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通过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自主管理三大实施途径,积极为师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春风化雨,润心无声,不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实践,成为德育工作的特色。

1)途径一:队伍建设

为了造就一支有理念、懂技术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鼓励老师们参加国家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取证培训。全校教职工共有89人,其中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者53人,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者9人,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比例高达70%。取得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的教师人数为26人。

两位专职教师,均为心理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咨询师,系统学习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先后参加了箱庭疗法、心理绘画疗法、心理剧疗法、九型人格、元认知干预技术、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技能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沙盘游戏、心理绘画、以及心理剧中的角色扮演和替身等表达性心理辅导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心灵体验,卓有成效地提升了专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积极参加组内教研,和专职心理教师一起学习、分享,并通过教师团体辅导的方式实操培训,善于运用倾听、共情等心理沟通技术,促进了师生的有效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健康和谐。

2)途径二:教学改革

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改革,是北辰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特点。自建校以来,三个年级每周每班一节心理课从未间断。把“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五大模块)确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支撑,引导教师和家长把关注问题的眼转向关注潜力的眼,改革心理课程。自2017年9月起,学校开展了积极情绪、积极自我、积极关系三个模块的积极教育课程,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模块积极投入的学习。

3)途径三:自主管理

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是北辰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大亮点。

①搭建多元活动平台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搭建多元活动的平台,在多元活动中,孩子们依据自身优势智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平台。学校及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自我认知,促进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例如,心理社团学生利用广播站、心理小报和心理展板等多种形式宣传积极心理学。爱心公益社团通过爱心义卖、诚信专柜筹得善款,连续5年为贵州省双河小学的学生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学生们通过缝制邮包,填写邮单,互通书信,在活动中历练成长。

②依托科学测量分析

运用心理学的理念原理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学习技能,变为可描述可检视行为化的具体动作标准,自主研发了《学生健康学习导航》,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③引领家长共同成长

借助家长学校的平台,定期邀请积极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进行教育培训,使亲子关系更为和谐,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每年的525亲子运动会。通过“成长手拉手”、家校共读一文、家长志愿者等活动,促进亲子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使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充分沟通,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引领师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理念指引下,从2015年至今,北辰实验中学连续两届被评为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北辰区民主管理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推动全校整体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实践,努力打造新时代德育心育融合下的幸福教育模式是北辰实验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特色,在基础教育学校中有可以复制推广的价值。春风化雨,润心无声,“培育幸福能力,完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永恒的目标。

(三)高中

1.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2013年3月起,学校开始整体筹划、申报省课程基地建设。2013年9月,“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基地整体推进。2015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成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建成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2016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昆山市校合作项目成功立项及顺利推进。回顾近六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基本形成了以积极心理教育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塑造了“以心润德、用心树人、幸福学校”的课程内涵和学校文化。

1)先发优势,以心树人的新行动。

理念先发。学校在2013年8月经省教育厅立项,确立了省“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基地。随后学校在2015年经省教育厅立项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学业心理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这一基础教学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基地和项目以积极心理学、生涯规划为理论支撑,在“发现出每一个师生优势,规划好每一位师生生涯”这一核心理念指导下,在基地教学环境、模型建构、平台建设、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学生体验等六个方面开展建设,做了许多原创性、开拓性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以“以心树人为内核,优势发现、生涯规划为两翼”的学校心理教育新特色。

师训先行。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将原有的基于学科的校本培训向基于基地的非学科培训拓展。基于基地的非学科培训是从学校发展现实需求出发,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的、非学科性的问题,由学校设计方案、组织保障,教师自选菜单、自主参与、自由结伴的校本研修。通过系列化的培训,学校教师们不仅能改善知识结构,拓宽认知边界,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技能,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2)实践优势,以心树人新构架。

模型构建。课程基地建设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优势发现和生涯规划为导向,实现实践对象由个案式向团体式,实践途径由疾病治疗式向优势发现式、实践时机由事后应急式向事先预防式的三大转变,逐步构建了“以心树人”的课程模型。

“以心树人”课程模型以“优势测评”、“生涯规划”为两翼和以“认知体验”为途径,同时有效整合语文、英语、政治等多学科素养和多部门资源,形成以“优势测评为起点、生涯规划为主线、体验调适为评价”三位一体课程模型。

课程构建。基地及时总结2013年校本课程开设的经验,在2015年有针对性的对校本课程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做优和做强课程基地。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积极教育中心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幸福的蓝图”校本课程,将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理念在高一学生中贯彻与落实。高二年级的开设了“积极心理教育”拓展课程,通过参观高校、参与社会生活,使得学生更好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高三年级开设了“积极人生规划”选修课程和专题课题,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讲座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

场域构建。在课程基地建设中,以“发现出每一位师生的优势,规划好每一位师生生涯”为核心理念,通过专用的功能场馆和浸润式校园文化共建,营造了鲜明的学习场域。基地实现了必修式的校本课程学习、校园文化浸润式自主学习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虚拟学习三维一体的学习场域。

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了积极教育、积极欣赏和积极运动三大中心,在三大中心中,学生可以在基地专用场馆里“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了体验式、合作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工具构建。学校通过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网页版的生涯发展档案,其中包括了诸如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还包括了在校期间的各次统一性学业测试的数据,包括了学科年级、班级平均分,自己学科成绩以及学科排名。通过长期性的记录,学生了解自己的各科学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轨迹;还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点的生涯测量的数据。档案还包括了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在公共参与、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等综合素养的过程性材料的记录,学生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片呈现、音频视频等多种质态的数据给予上传、保存。

数据构建。首先,数据收集,也就是通过三年的跟踪性的心理测量、生涯问卷、学业型的检测以及日常性的师生观察,并将数据收集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积极因素方面,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优势。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对全校学生心理测量数据和学业状况数据进行了系统性、跟踪性的分析,对同一学生进行不同时段同份心理测量的跟踪性分析,来分析该学生的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情绪变化及原因;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同的心理的测量,来分析不同学生在同一心理维度上不同特征;对同一学生不同学科与心理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找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与学业水平之间的联系。

文化主张。首先从教育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出发,将学校课程建设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对接起来,学校的课程建设追求是着眼于、落脚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大命题;第二层面就是这样的课程文化表达体现真心、诚心、善心和用心的一般育人原则,也就是要求课程实践者在实践中必须基于真心、诚心、善心和用心的原则,必须坚持用道德的手段来实现道德的目的;第三就是这样的课程文化的表达也是凸显了核心课程和办学特色,将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在文化布置中,课程基地设计了两个核心、十二个主题呈现课程基地的课程文化。两个核心就是人文与科学,十二个主题分别为中国传统历史与文明、昆山本土历史文化、数学学科、经济学、快乐感恩、积极心理学、西方文明与文化、大国崛起、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和信息技术科学。这些主题基本涵盖基础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并且课程基地有意识将生涯规划和校园文化有机整合、渗透。

3)集聚优势,以心树人新资源。

双高集聚。所谓双高集聚,就是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集聚从心育人的课程资源。学校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建立合作,成为清华大学积极教育基地学校;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有效指导学校课程基地和课程建设;学校还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将研究生工作站建在学校,让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在课程基地学习、研究。

家校集聚。就是学校与家庭充分信任,相互合作,共同携手做好“以心树人”这篇大文章。从宏观层面上,通过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为家校合作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议事机制为家校集聚提供制度保障。从微观层面,依托学校专业素养和优势资源,面向家长进行系统化、通识性培训和辅导。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也在以心树人育人模式上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面对高考制度的综合改革,面对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学校依然在路上,依然在探索.........

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中专)自2008年开始进行积极德育的实践探索,2013年从积极德育和积极教学两个方面全面推进积极教育。2014年5月,学校申请参加了“幸福园丁——中国教师幸福教育公益项目”幸福教育实践研究,江阴市教育局批准江阴中专为“积极心理、幸福教育”项目实验学校。

2016年8月,江阴中专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成为首批积极教育实验学校,合作已近三年时间。全校开设积极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的积极态度,挖掘学生潜能和美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品格的健全发展,使其能够掌握成就自己幸福人生的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江阴中专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构建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的关注由先前的问题导向转变成对健康的关注,更多的关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开展“防艾教育”、“性教育”、“生命救护”等培训讲座。每年5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征集最美笑脸、开展心理剧汇演等,提供了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服务学生成长。

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进行心理测量与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利用心海软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新入校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档案。向每位学生发心理健康教育卡,接受网上在线心理咨询预约,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宣泄放松室,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和放松,帮助学生舒缓压力,调节情绪。

除了构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开设了“积极教育幸福课”。与中心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等6大模块和24种品格优势,提高学生心理免疫力,增强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减少学生行为问题,培育学生的品格优势与美德。

除此之外,江阴中专还非常注重学生积极心理体验以及家校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在团队活动中培养了健康的兴趣和特长。

设立“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长委员会、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丰富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的内容等途径,传递科学家教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特别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技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育人环境。

江阴中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积极德育,不断打造以“积极教育,幸福人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构建了 “积极认知、积极养成、积极拓展、积极感悟”四层递进的积极德育育人体系,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在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获得把握幸福人生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念已经慢慢融入进了江阴中专教研教学、校园文化、家校合作等多项学校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四)大学——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中国现在的教育和文化背景,高等职业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庭环境不良等因素,使得该群体学生在认识自我、兴趣培养、情绪管理、心理韧性、人际关系、希望感等多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心理特征,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以问题解决方式为主要方式,难以真正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教育,有利于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个体的发展和其他素质的提髙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它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积极方面,而不是纠正问题与缺点。积极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让人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更幸福,把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优点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从传统模式向积极教育模式转变,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走向,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一大利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运城职院”)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2月签订了积极教育项目合作协议,开始开展积极心理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工作。

该项目从积极心理测量、学生积极心理课堂、教师积极心理培训、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幸福科技实验室的建立五个方面进行开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1)心理测量与积极心理学课程

中心测量团队在2017年的两个学期,对五个专业的10个班级的400多名学生进行了4次积极心理测量。中心研发团队为运城职院学生提供了20堂共40学时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内容包括积极情绪、品格优势、积极关系、抗逆力、成长型思维、积极投入、积极自我、积极成就等多个积极心理学主题,通过让学生学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与品格优势,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从课堂的效果以及与学生的聊天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门积极心理课,觉得积极心理课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对他们很有启发和帮助,有不少学生还在课下的生活中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比如冥想。一位喜爱运动的男生说他在打完篮球之后就会用冥想来帮助自己更快的放松与平静下来,效果很好。学生们通过一年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培养了成长型思维和抗逆力,也学会了很多方便实用又有效果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也充分反映了积极心理课的效果。

积极心理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积极心理课程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和希望思维。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自身能力和品格的可塑性,更愿意努力去提升自己,并且也更了解自己的目标,有更多实现目标的方法。

积极心理课程能保护学生的韧性心理。对于一年级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一种新的挑战,如果不加以干预,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韧性心理下降。但在经过积极心理课程的学习后,实验组的韧性心理没有像对照组那样下降,这说明积极心理课程能缓冲新环境对新生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幸福感、健康、成长型思维、心理复原力、学校投入以及学校表现维度上的后测结果相比较前测结果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积极心理学培训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和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老师为运城职院开展积极心理讲堂,进行积极心理讲座,为学院的全体老师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提升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心理。

运城职院教授积极心理课的闫红霞、张斌等多位老师还多次去往清华大学参加由中心主办的积极心理指导师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培训,系统学习积极心理学。为更好的把积极心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积极心理学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2017年3月,运城职院作为与中心合作的首所“积极心理学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实践基地旨在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系统、深入地帮助学院实践“积极教育”理念,旨在为职业学校服务,为社会持续培养既幸福又有能力的人才。实践基地的成立是中国积极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重大突破,更好的把积极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4)建成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幸福科技实验室

2017年4月,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为运城职院提供学术支持和技术支持,建成了首所高校幸福科技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脑电、运动腕表、在线幸福与美德测量等积极心理学与科技相结合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积极心理学和科技结合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为学院老师展开相关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以更好的开展高校科研工作。

5)学校特色的积极心理学活动

运城职院心理教研室把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的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积极心理学活动,参与的师生都积极主动,热情高昂,收获很多。

自学校引入积极教育项目以来,组织的积极心理学活动有:“千人万步走”、“感恩立德教育活动”、“感恩三件事”、“手语歌比赛”、“学生朗读者活动”、“教师澎湃的福流读书会”、“放下手机,欢乐夜跑”和“525心理素质拓展”等多项活动。

现如今,运城职院心理教研室的积极教师团队已经将积极教育课程发展成为期一学期的积极心理学通识课(必修课)和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课(选修课),给大一新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培训,再结合丰富多彩的积极心理学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目标,培养高且稳定的自尊自信,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活出蓬勃幸福而又有意义的人生。